首 页   音像光盘   图书教材
商品查询:
 
客服热线
相关培训
吉林大学成教、网教招生
中/高级工程师资料审核-天津
中/高级工程师资料审核-辽宁
物业管理员培训班
合同员培训班
监理员培训班
试验员培训班
安全员培训班
测量员培训班
材料员培训班
资料员培训班
质检员培训班
施工员培训班
IC卡证书培训班
造价员培训班
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师
 
教材分类
机械技能-培训光盘
建筑技能-培训光盘
汽摩技能-培训光盘
水利电力-培训光盘
化工化学-教学光盘
电工电子-培训光盘
计算机应用-培训光盘
经营管理-培训光盘
农业技术-培训光盘
安全培训-培训光盘
其他综合技能-培训光盘
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光盘
机械类培训图书教材
建筑类培训图书教材
职业培训与鉴定教材
精品教学光盘
医学类教学光盘
基层工会-培训光盘
职业学校教学挂图
中、高职教学光盘
职业教育多媒体教学课件(教学资源包)
职业学校教学模型
外语技能-培训光盘
音像分社精品图书
网络视频教程
军事题材-音像教材
高校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
中小学教育教辅类音像教材
经典故事系列光盘
中国课堂系列光盘
文化类精品光盘
幼儿英语系列光盘
安全类宣教图书教材
综合类精品光盘
 
您的位置:首页 >>  机械类培训图书教材 >>  机械工人操作技能系列手册  >> 热处理手册·第4卷 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 (第4版)
热处理手册·第4卷 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 (第4版)
 
商品编号:PCEO5318
出 版 社:机械工业出版社
出版日期: 2007-12       折扣:特价折
市场价:¥88元  商城价:¥88元  节省¥0元
    400-880-1004
  QQ客服一:100278004
QQ客服二:100378004
 
点击进入商城购买
    您现在看到的是本产品的网页快照,本产品已被重新编辑点此查看最新商品详情
 
  内容简介
热处理手册第4卷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第4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编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,共4卷。本卷是第4卷,共11章,内容包括热处理质量管理、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、材料化学成分的检验、宏观组织检验及断口分析、显微组织分析与检验、力学性能试验、无损检测、残留应力的测定、合金相分析及相变过程测试、金属腐蚀与防护试验、热处理常用数据等。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组织编写,具有一定的权威性;内容系统全面,具有科学性、实用性、可靠性和先进性。 本书可供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、质量检验和生产管理人员使用,也可供科研开发人员、设计人员、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。 目录 前言 第1章热处理质量管理111概论1 11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基本 术语1 112现代质量管理特点1 113热处理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体系2 114热处理技术标准化与质量 管理3 12产品设计中的热处理质量 控制3 121材料选择3 122热处理技术要求的确定6 13热处理工艺设计中的质量 控制7 131热处理工艺流程及规范的优化 设计7 132热处理技术文件的制订8 133热处理工艺设计中的经济 分析11 134设计中的评审与更改11 14采购质量12 141制订采购与委托服务文件12 142选择合格的供货或委托单位12 143签订质量保证协议12 144采购品或委托热处理零件的质 量验收12 15原材料质量管理12 16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质量 管理14 161待处理工件的核查14 162建立工序管理点,进行工 序控制14 163车间作业环境管理15 164车间设备管理16 165车间节能管理17 166工艺材料管理17 17热处理质量检验17 171质量检验工作的职能17 172质量检验方式18 173常用热处理质量检验方法18 174热处理检测设备的检定和 管理19 18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 正措施19 19热处理后的质量服务20 110热处理质量改进20 111质量成本20 1111核算质量成本的必要性21 1112质量成本构成21 1113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及质量成本 分析21 112人员培训22 1121人员培训形式22 1122培训内容22 1123资格22 113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 应用22 1131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22 1132质量检验24 1133质量档案及质量信息检索25 1134工序质量分析25 1135计算机信息集成化技术 的应用25 114数理统计方法在热处 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1 1141热处理统计过程控制31 1142数理统计方法用于热处理 质量改进32 参考文献33 第2章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 控制3421待热处理工件的核查或 验收34 211原始资料34 212待热处理件的外观、形状及 尺寸要求35 22加热质量控制35 221热处理的炉温控制35 222热处理加热介质控制40 223正确选择加热参数42 224加热缺陷及其控制43 23正火与退火质量控制43 231加热设备43 232工件装炉43 233冷却速度控制44 234质量检验44 235正火与退火缺陷及其控制45 24淬火与回火质量控制45 241加热设备45 242淬火介质及淬火槽45 243淬火操作48 244回火操作49 245淬火、回火后的附属工序49 246质量检验49 247淬火、回火质量缺陷及其 控制50 25感应加热与火焰加热表 面淬火质量控制58 25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质量 控制58 25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质量 控制60 26化学热处理质量控制62 261渗碳和碳氮共渗质量 控制62 262渗氮质量控制66 263渗硼质量控制69 264渗金属质量控制71 参考文献74 第3章材料化学成分的 检验7531钢的火花检验75 311火花的形成及结构75 312检验设备与操作76 313钢的成分与火花特征76 32光谱分析82 32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82 322原子荧光光谱分析83 32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83 324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84 325红外光谱分析84 33微区化学成分分析85 331透射电镜中的能谱与能量 损失谱85 332俄歇电子能谱分析86 333光电子能谱分析87 334探针显微分析88 335穆斯堡尔谱分析92 参考文献93 第4章宏观组织检验及断口 分析9441宏观检验94 411钢的酸蚀检验94 412印痕法检验99 413液体渗透着色法100 42断口分析102 421断口试样的选择102 422断口试样的清洗105 423断口试样的保存107 43宏观断口分析107 431断裂分类107 432各类断口形貌特征109 433裂纹源位置及裂纹扩展方向的 判别112 44显微断口分析113 441显微断口分析方法113 442断口显微形貌特征114 443断口显微形貌与显微组织的 关系116 444断口的典型显微形貌特征 举例118 45失效分析121 451失效121 452失效分析的目的122 453失效分析方法123 参考文献125 第5章显微组织分析与 检验12651金相试样的制备126 511取样126 512制样126 513显微组织的显示131 52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在 显微分析中的应用133 521光学显微镜133 522电子显微镜138 53定量金相方法143 531定量金相的标准符号及基本 公式143 532测量方法143 533定量金相数据的统计 分析145 534常用显微组织参数测定 举例146 535图像分析仪150 54彩色金相技术151 541彩色成像的基本原理151 542干涉膜形成方法151 543彩色显微摄影的特点与 要求153 544彩色金相在显微检验中的 应用154 55典型工程合金的显微组织检验 技术158 551结构钢与工具钢158 55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 检验166 553铸铁170 554不锈钢和奥氏体锰钢172 555非铁合金174 556粉末冶金材料与硬质 合金180 56热处理质量及缺陷组织 检验181 561偏析与带状组织182 562过热与过烧183 563脱碳185 564表面硬化层深度的测定186 565表面渗金属(或涂覆处理)的 显微检验188 参考文献190 第6章力学性能试验192 61硬度试验192 611硬度试验的意义及分类192 612布氏硬度试验192 613洛氏硬度试验197 614维氏硬度和努氏硬度 试验201 615肖氏硬度试验211 616莫氏硬度试验212 617理氏硬度试验213 618硬度与强度及各种硬度之间的 换算关系214 62静拉伸试验219 621静拉伸试验的特点与 意义219 622试样219 623拉伸试验机220 624应力—应变曲线及其力学性能 指标222 625正应力—应变曲线225 626缺口拉伸与缺口偏斜拉伸 试验226 627低温拉伸试验227 628拉伸试样断口分析227 629几种常用钢材的静拉伸 数据229 6210影响拉伸试验性能数据的主要 因素229 6211拉伸试验中的计算机 控制230 63压缩、弯曲及扭转试验230 631压缩试验230 632弯曲试验231 633静扭转试验232 634剪切试验234 64冲击试验235 641冲击试验的意义235 642冲击试验与冲击试验机235 643冲击试验的应用237 644几种接近实际服役条件的冲击 试验241 65断裂韧度试验245 651断裂过程和断裂力学的一般 概念245 652应力强度因子K和平面应变 断裂韧度KIC246 653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和 J积分252 654断裂韧度测试技术255 66疲劳试验258 661疲劳失效特点258 662疲劳性能指标259 663常用结构钢、球墨铸铁及热 处理后的疲劳特性266 664多次冲击抗力试验268 665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 性能270 666疲劳试验技术273 667疲劳试验机276 67磨损试验278 671磨损分类278 672磨损试验机283 673磨损量的测量及表示 方法285 68高温力学性能试验285 681高温蠕变285 682松弛稳定性289 683其他高温力学性能292 参考文献295 第7章无损检测296 71内部缺陷检测296 711X射线与γ射线检测技术296 712超声波检测309 713声发射检测328 72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331 721磁力检测331 722涡流检测338 73表面缺陷的检测342 731渗透检测原理、方法、 分类及应用342 732渗透检测剂及设备344 733对比试块346 734渗透检测基本步骤和渗透 剂显示特征347 74材质与热处理质量的无损 检测348 741硬度的无损检测348 742表面硬化层深度的无损检测351 743力学性能、显微组织的无 损检测354 744混料分选356 75红外检测与微波检测358 751红外检测358 752微波检测360 参考文献361 第8章残留应力的测定362 81概述362 811残留应力的分类362 812残留应力与质量控制 的关系362 82残留应力的产生364 821残留应力产生的根本 原因364 822热处理淬火时的残留 应力364 823表面淬火的残留应力366 824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残留 应力367 825表面强化的残留应力368 83残留应力的测定369 831残留应力的特点及测试 方法369 832常用残留应力测试方法369 833X射线应力测定法374 参考文献391 第9章合金相分析及相变过程 测试39291合金相分析方法392 911X射线衍射分析392 912电子衍射法395 913中子衍射法399 914低能电子衍射400 915场离子显微分析402 92相变过程测量403 921相变点测定403 922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与奥氏体 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建立 方法408 93钢中残留奥氏体测定412 931金相法测定残留奥氏体412 932磁性法测定残留奥氏体413 933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留 奥氏体414 94其他物理方法简介415 941内耗法415 942正电子湮没技术417 943穆斯堡尔谱仪418 944核磁共振法420 参考文献422 第10章金属腐蚀与防护 试验423101概述423 1011金属腐蚀定义与分类423 1012金属的氧化423 1013电化学腐蚀425 1014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429 1015金属腐蚀试验及评定方法434 102全面腐蚀试验435 1021液态金属及熔盐腐蚀435 1022高温氧化436 103局部腐蚀438 1031点蚀438 1032缝隙腐蚀440 1033电偶腐蚀440 1034晶间腐蚀441 104金属在不同环境介质中 的腐蚀445 1041大气腐蚀445 1042淡水中的腐蚀447 105应力作用下的腐蚀破坏448 1051应力腐蚀断裂448 1052腐蚀疲劳453 1053氢致损伤455 106防腐蚀技术458 1061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458 1062表面防护459 1063缓蚀剂461 1064电化学防腐蚀463 参考文献464 第11章热处理常用数据465 111常用物理化学数据465 1111元素周期表465 1112常见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 点阵结构468 1113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68 1114常用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 性质468 1115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 性质484 1116元素饱和蒸气压对应的 温度491 1117氧化物饱和蒸气压对应的 温度492 1118钢的温度色493 1119回火温度色493 112常用金属材料牌号、化学 成分、力学性能和物理 性能493 1121钢493 1122铸钢557 1123合金材料561 113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 参考数据605 1131钢605 1132高温合金642 114常用钢热处理工艺参考 曲线648 1141常用钢奥氏体等温转变图648 1142常用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 变图684 1143常用钢改型连续冷却转 变图719 1144常用钢的淬透性曲线750 115常用钢的回火曲线和 方程775 1151常用钢的回火曲线775 1152常用钢的回火方程816 116金属相关表示方法819 1161钢铁及合金统一数字代号819 1162钢铁产品名称、用途、特性 和工艺方法表示符号824 1163钢产品标记代号825 1164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 代号826 117近代材料分析方法概要827 118常用标准848 1181我国标准代号、含义及热处理 相关标准848 1182国外标准代号、含义及热处理 相关标准858 参考文献867 附录868 附录A法定计量单位868 附录B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 量单位869 附录C常用物理量单位换算875 附录D拉伸性能指标名称和 符号对照882 图书在版编目(CIP)数据 热处理手册第4卷,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/中国机械 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编—4版—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 社,20081 ISBN 978-7-111-22292-7 Ⅰ热…Ⅱ中…Ⅲ①热处理-手册②热处理-质量 控制-手册③热处理-检验-手册ⅣTG15-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(2007)第138157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(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) 前言 按照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第二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关于《热处理手册》将逐版修订下去的决议,为了适应热处理、材料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的需要,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要求,热处理学会决定对2001年出版的《热处理手册》第3版进行修订。本次修订的原则是:去掉陈旧和过时的内容,补充新的科研成果、实践经验和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等相关内容,保持其实用性、可靠性、科学性和先进性,使《热处理手册》这一大型工具书能对热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持续发挥推动作用。 根据近年来热处理技术进展和《热处理手册》第3版的使用情况,第4版仍保持第3版的体例。主要读者对象为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,也可供热处理质量检验和生产管理人员、科研人员、设计人员、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。《热处理手册》第4版仍为四卷,即第1卷工艺基础,第2卷典型零件热处理,第3卷热处理设备和工辅材料,第4卷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。 《热处理手册》第4版与第3版相比,主要作了以下变动: 第1卷增加和修订了第1章中的热处理标准题录,由第3版的71个标准增加到了94个,并对热处理工艺术语等按新标准进行了修订。第2章增加了“金属和合金相变过程的元素扩散”;在“加热介质和加热计算”一节中,增加了“金属与介质的作用”与“钢铁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氧化、脱碳行为”;充实了加热节能措施的内容。第6章增加了近年来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“QPQ处理”一节;补充了“真空渗锌”的内容;“离子化学热处理”一节增加了“离子渗氮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”、“离子渗氮层的组织”、“离子渗氮层的性能”等内容;对“气相沉积技术”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,反映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;在“离子注入技术”中,增加了“非金属离子注入”、“金属离子注入”和“几种特殊的离子注入方法”。第8章增加了“高温合金的热处理”和“贵金属及其合金的热处理”两节,使其内容更加完整。第10章增加了“电性合金及其热处理”一节,对各种功能合金的概念和性能作了一定的补充。增加了“第11章其他热处理技术”,包括“磁场热处理”、“强烈淬火”和“微弧氧化”三节。这些热处理技术虽然早已有之,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,在国内外,特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,并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,从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为热处理新技术。 第2卷修订时增加了典型零件热处理新技术、新材料和新工艺。第3章增加了“齿轮的材料热处理质量控制与疲劳强度”一节。第5章增加了55CrMnA、60CrMnA、60CrMnMoA钢等新钢种的热处理。第6章全部采用最新标准,增加了不少新钢种的热处理。第8章增加了“如何得到高速钢工具的最佳使用寿命”一节。第11章补充了“涨断连杆生产新工艺”。第12章增加了数控机床零件热处理的内容。第13章重写了“凿岩用钎头”一节,增加了很多新钢种及其热处理工艺。第14章增加了“预防热处理缺陷的措施”一节。第16章增加了“天然气压缩机活塞杆的热处理”一节。第17章补充了柱塞泵热处理新工艺(真空热处理、稳定化热处理等)。第19章补充了飞机起落架新材料16Co14Ni10Cr2Mo热处理工艺、涡轮叶片定向合金和单晶合金热处理工艺。 第3卷的修订注意反映热处理设备相关领域的技术进展情况,增加了近几年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方面的内容,增加了热处理节能、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。各章增加的内容有:第5章增加了“活性屏离子渗氮炉”。第9章增加了“淬火冷却过程的控制装置”和“淬火槽冷却能力的测定”。第10章增加了“溶剂型真空清洗机”。第11章增加了“热处理过程真空控制”与“冷却过程控制”。第12章增加了“淬火介质的选择”与“淬火介质使用常见问题及原因”。 第4卷中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,部分章节进行了重新编写。第1章充实了“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”一节。第3章改写并充实了“光谱分析”与“微区化学成分分析”两节的内容。第7章重新编写了“内部缺陷检测”与“表层缺陷检测”,更深入地介绍了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与技术。第10章充实了金属材料全面腐蚀的内容,增加了液态金属腐蚀。第11章调整了部分内容结构,增加了相关的实用数据。 近年来,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更新速度加快。2001年至今,与热处理技术相关的相当数量的标准被修订,并颁布了一些新标准,本版手册内容基本上按新标准进行了更新。对于个别标准,如GB/T 228—2002《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》,新旧标准指标、名称和符号差异较大,又考虑到手册中引用的资料、数据形成的历史跨度长,目前在手册中贯彻新标准,似乎尚不成熟。为了方便读者,我们采用了过渡方法,参照GB/T 228—2002《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》,在第4卷附录部分列出了拉伸性能指标名称和符号的对照表,供读者查阅参考。 本次参与修订工作的人员众多,从编写、审定到出版的时间较紧,手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,恳请读者指正。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 《热处理手册》第4版编委会

  详细目录
目录
前言
第1章热处理质量管理111概论1
11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基本
术语1
112现代质量管理特点1
113热处理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
体系2
114热处理技术标准化与质量
管理3
12产品设计中的热处理质量
控制3
121材料选择3
122热处理技术要求的确定6
13热处理工艺设计中的质量
控制7
131热处理工艺流程及规范的优化
设计7
132热处理技术文件的制订8
133热处理工艺设计中的经济
分析11
134设计中的评审与更改11
14采购质量12
141制订采购与委托服务文件12
142选择合格的供货或委托单位12
143签订质量保证协议12
144采购品或委托热处理零件的质
量验收12
15原材料质量管理12
16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质量
管理14
161待处理工件的核查14
162建立工序管理点,进行工
序控制14
163车间作业环境管理15
164车间设备管理16
165车间节能管理17
166工艺材料管理17
17热处理质量检验17
171质量检验工作的职能17
172质量检验方式18
173常用热处理质量检验方法18
174热处理检测设备的检定和
管理19
18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
正措施19
19热处理后的质量服务20
110热处理质量改进20
111质量成本20
1111核算质量成本的必要性21
1112质量成本构成21
1113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及质量成本
分析21
112人员培训22
1121人员培训形式22
1122培训内容22
1123资格22
113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
应用22
1131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22
1132质量检验24
1133质量档案及质量信息检索25
1134工序质量分析25
1135计算机信息集成化技术
的应用25
114数理统计方法在热处
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1
1141热处理统计过程控制31
1142数理统计方法用于热处理
质量改进32
参考文献33
第2章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
控制3421待热处理工件的核查或
验收34
211原始资料34
212待热处理件的外观、形状及
尺寸要求35
22加热质量控制35
221热处理的炉温控制35
222热处理加热介质控制40
223正确选择加热参数42
224加热缺陷及其控制43
23正火与退火质量控制43
231加热设备43
232工件装炉43
233冷却速度控制44
234质量检验44
235正火与退火缺陷及其控制45
24淬火与回火质量控制45
241加热设备45
242淬火介质及淬火槽45
243淬火操作48
244回火操作49
245淬火、回火后的附属工序49
246质量检验49
247淬火、回火质量缺陷及其
控制50
25感应加热与火焰加热表
面淬火质量控制58
25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质量
控制58
25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质量
控制60
26化学热处理质量控制62
261渗碳和碳氮共渗质量
控制62
262渗氮质量控制66
263渗硼质量控制69
264渗金属质量控制71
参考文献74
第3章材料化学成分的
检验7531钢的火花检验75
311火花的形成及结构75
312检验设备与操作76
313钢的成分与火花特征76
32光谱分析82
32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82
322原子荧光光谱分析83
32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83
324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84
325红外光谱分析84
33微区化学成分分析85
331透射电镜中的能谱与能量
损失谱85
332俄歇电子能谱分析86
333光电子能谱分析87
334探针显微分析88
335穆斯堡尔谱分析92
参考文献93
第4章宏观组织检验及断口
分析9441宏观检验94
411钢的酸蚀检验94
412印痕法检验99
413液体渗透着色法100
42断口分析102
421断口试样的选择102
422断口试样的清洗105
423断口试样的保存107
43宏观断口分析107
431断裂分类107
432各类断口形貌特征109
433裂纹源位置及裂纹扩展方向的
判别112
44显微断口分析113
441显微断口分析方法113
442断口显微形貌特征114
443断口显微形貌与显微组织的
关系116
444断口的典型显微形貌特征
举例118
45失效分析121
451失效121
452失效分析的目的122
453失效分析方法123
参考文献125
第5章显微组织分析与
检验12651金相试样的制备126
511取样126
512制样126
513显微组织的显示131
52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在
显微分析中的应用133
521光学显微镜133
522电子显微镜138
53定量金相方法143
531定量金相的标准符号及基本
公式143
532测量方法143
533定量金相数据的统计
分析145
534常用显微组织参数测定
举例146
535图像分析仪150
54彩色金相技术151
541彩色成像的基本原理151
542干涉膜形成方法151
543彩色显微摄影的特点与
要求153
544彩色金相在显微检验中的
应用154
55典型工程合金的显微组织检验
技术158
551结构钢与工具钢158
55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
检验166
553铸铁170
554不锈钢和奥氏体锰钢172
555非铁合金174
556粉末冶金材料与硬质
合金180
56热处理质量及缺陷组织
检验181
561偏析与带状组织182
562过热与过烧183
563脱碳185
564表面硬化层深度的测定186
565表面渗金属(或涂覆处理)的
显微检验188
参考文献190
第6章力学性能试验192
61硬度试验192
611硬度试验的意义及分类192
612布氏硬度试验192
613洛氏硬度试验197
614维氏硬度和努氏硬度
试验201
615肖氏硬度试验211
616莫氏硬度试验212
617理氏硬度试验213
618硬度与强度及各种硬度之间的
换算关系214
62静拉伸试验219
621静拉伸试验的特点与
意义219
622试样219
623拉伸试验机220
624应力—应变曲线及其力学性能
指标222
625正应力—应变曲线225
626缺口拉伸与缺口偏斜拉伸
试验226
627低温拉伸试验227
628拉伸试样断口分析227
629几种常用钢材的静拉伸
数据229
6210影响拉伸试验性能数据的主要
因素229
6211拉伸试验中的计算机
控制230
63压缩、弯曲及扭转试验230
631压缩试验230
632弯曲试验231
633静扭转试验232
634剪切试验234
64冲击试验235
641冲击试验的意义235
642冲击试验与冲击试验机235
643冲击试验的应用237
644几种接近实际服役条件的冲击
试验241
65断裂韧度试验245
651断裂过程和断裂力学的一般
概念245
652应力强度因子K和平面应变
断裂韧度KIC246
653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和
J积分252
654断裂韧度测试技术255
66疲劳试验258
661疲劳失效特点258
662疲劳性能指标259
663常用结构钢、球墨铸铁及热
处理后的疲劳特性266
664多次冲击抗力试验268
665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
性能270
666疲劳试验技术273
667疲劳试验机276
67磨损试验278
671磨损分类278
672磨损试验机283
673磨损量的测量及表示
方法285
68高温力学性能试验285
681高温蠕变285
682松弛稳定性289
683其他高温力学性能292
参考文献295
第7章无损检测296
71内部缺陷检测296
711X射线与γ射线检测技术296
712超声波检测309
713声发射检测328
72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331
721磁力检测331
722涡流检测338
73表面缺陷的检测342
731渗透检测原理、方法、
分类及应用342
732渗透检测剂及设备344
733对比试块346
734渗透检测基本步骤和渗透
剂显示特征347
74材质与热处理质量的无损
检测348
741硬度的无损检测348
742表面硬化层深度的无损检测351
743力学性能、显微组织的无
损检测354
744混料分选356
75红外检测与微波检测358
751红外检测358
752微波检测360
参考文献361
第8章残留应力的测定362
81概述362
811残留应力的分类362
812残留应力与质量控制
的关系362
82残留应力的产生364
821残留应力产生的根本
原因364
822热处理淬火时的残留
应力364
823表面淬火的残留应力366
824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残留
应力367
825表面强化的残留应力368
83残留应力的测定369
831残留应力的特点及测试
方法369
832常用残留应力测试方法369
833X射线应力测定法374
参考文献391
第9章合金相分析及相变过程
测试39291合金相分析方法392
911X射线衍射分析392
912电子衍射法395
913中子衍射法399
914低能电子衍射400
915场离子显微分析402
92相变过程测量403
921相变点测定403
922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与奥氏体
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建立
方法408
93钢中残留奥氏体测定412
931金相法测定残留奥氏体412
932磁性法测定残留奥氏体413
933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留
奥氏体414
94其他物理方法简介415
941内耗法415
942正电子湮没技术417
943穆斯堡尔谱仪418
944核磁共振法420
参考文献422
第10章金属腐蚀与防护
试验423101概述423
1011金属腐蚀定义与分类423
1012金属的氧化423
1013电化学腐蚀425
1014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429
1015金属腐蚀试验及评定方法434
102全面腐蚀试验435
1021液态金属及熔盐腐蚀435
1022高温氧化436
103局部腐蚀438
1031点蚀438
1032缝隙腐蚀440
1033电偶腐蚀440
1034晶间腐蚀441
104金属在不同环境介质中
的腐蚀445
1041大气腐蚀445
1042淡水中的腐蚀447
105应力作用下的腐蚀破坏448
1051应力腐蚀断裂448
1052腐蚀疲劳453
1053氢致损伤455
106防腐蚀技术458
1061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458
1062表面防护459
1063缓蚀剂461
1064电化学防腐蚀463
参考文献464
第11章热处理常用数据465
111常用物理化学数据465
1111元素周期表465
1112常见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
点阵结构468
1113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68
1114常用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
性质468
1115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
性质484
1116元素饱和蒸气压对应的
温度491
1117氧化物饱和蒸气压对应的
温度492
1118钢的温度色493
1119回火温度色493
112常用金属材料牌号、化学
成分、力学性能和物理
性能493
1121钢493
1122铸钢557
1123合金材料561
113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
参考数据605
1131钢605
1132高温合金642
114常用钢热处理工艺参考
曲线648
1141常用钢奥氏体等温转变图648
1142常用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
变图684
1143常用钢改型连续冷却转
变图719
1144常用钢的淬透性曲线750
115常用钢的回火曲线和
方程775
1151常用钢的回火曲线775
1152常用钢的回火方程816
116金属相关表示方法819
1161钢铁及合金统一数字代号819
1162钢铁产品名称、用途、特性
和工艺方法表示符号824
1163钢产品标记代号825
1164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
代号826
117近代材料分析方法概要827
118常用标准848
1181我国标准代号、含义及热处理
相关标准848
1182国外标准代号、含义及热处理

     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音像分社(原:时代传播音像出版社)是机工社唯一音像出版机构、立体化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紧扣职业教育方向,开拓视听类技能培训音像教材的新天地,涉及机电、建筑、汽车、管理、大众生活、医学等几大领域,采用视听读相结合的各种形式,通俗、易懂、易学、实用,是职业技能培训的理想教材,目前已成为企业、学校等高度认可的专业职教音像出版基地。
     新视听职教网(www.neword.com.cn www.pceo.com.cn)是我社网上专业音像销售、服务平台,网站涵盖了机械制造、电工电子、建筑、化工、农业,汽车、经管、家政服务、医学等热门行业,并与人民卫生出版社、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、建筑工业出版社、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、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多家国内知名出版机构都有合作关系,旨在打造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职业技能音像教材基地。
     更多“机械工人操作技能系列手册”音像光盘目录请来电索取或上网下载(www.neword.com.cn www.pceo.com.cn
     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音像分社—职业技能教育在线 新视听职教网,全力打造国内最大最权威的职业技能音像教材基地
 

  Copyright © 2004 Pceo.com.cn,All right reserved. 
主办:时代传播音像出版社 机械工业出版社
承办:北京视听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法律顾问:知名律师网
版权所有:时代传播音像出版社
销售电话:400-880-1004、68998374 网络服务人员:李佳
E-mail: [email protected]
  京ICP证041049号